通亚投资咨询
 
请输入移民局第二家园申请编号(例如:7888)
申请进展查询
 
马来西亚移民
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文章 > 本站动态 >
马来西亚银行
该信息由 scarecrow 编辑于2013-03-01 16:27 阅读:

马来西亚银行金融

    意义:2009年,马来西亚放宽了对众多外资银行分行的限制,以求加快银行业的整合,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相续取得了马来西亚官方的批准。然而,外资银行的网络扩张仍然受到限制,而政府推进银行业自由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本国银行的经营效率。

  分析:2006年,马来西亚开始允许外资银行建立4家新分行,由此结束了对外资银行扩充网络的禁令。开设新分行的地点将受到约束,以保护国内银行的市场份额。具体来说,外资银行可以在一个中心城市设立一家分行,在小城镇开设两家分行,并在非城镇中心开设另一家分行。
  

马来西亚强化国内银行

    根据2001年金融业基本法,马来西亚的银行自由化原定于2007年开始实施。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并没有解释加快这一进程的原因。不过,央行显然有意通过外国竞争来促使国内银行提高经营效率,以便为2008年的进一步开放作准备。为了强化本国银行,当局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
  
1、行业整合。2001年,政府把54家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整合为10个集团。这些合并令国内银行受益非浅。在各类业务的市场中,国内银行过去占有的份额只有65%-75%,如今已经明显扩大了:
  ----国内银行占有贷款总额的78%;
  ----占住房贷款的68%;
  ----占中小企业贷款的84%;
  ----占商业贷款的78%。
  政府要求今年进行银行业整合的第二阶段工作,目标是到2008年该行业开始无限制竞争之时,将国内银行数量减少到6-8家。
  
2、伊斯兰银行业。去年5月,政府向3家外资伊斯兰银行发放了新的经营牌照,这些银行由此获准扩大分行网络。政府已经表示,不会为了使低效率的国内银行免受外国冲击,而继续对其进行保护。
  
3、不良贷款。去年12月,国内银行获准出售了价值460亿林吉特(约合120亿美元)以上的不良贷款,以提高其信贷等级,并提高资本充足率。去年年底,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为6%,远低于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创下的13.6%的高峰。不过,央行希望国内银行继续改善财务状况,使之能够与强大的外资零售银行业务相匹敌。

马来西亚分行改革

    外资银行控制了马来西亚银行业总资产的33%,它们在分行改革中得益有限。其中一些银行将利用获得的机会开设新分行,另一些则会限制投资,并等待当局明确解释关于改革的具体规定。外资银行希望当局放宽对其持股的限制,并允许其涉足保险和投资银行等其他金融业务。对于外资控股份额的限制以及雇佣非马来职员的限制阻碍了外资银行扩大业务范围。

马来西亚先发优势

    由于马来西亚的金融市场非常有利于现有企业,因此外资银行对于业务扩张非常谨慎。开展业务越早,在马来西亚市场上的优势也就越大:
  ----新加坡的联合海外银行拥有37家分行,分行数在外资银行中位居第一。
  ----英国汇丰银行和标准渣打银行分别拥有36家和31家分行;
  ----新近进入马来西亚的花旗银行只有3家分行。
  如果马来西亚取消投资壁垒,那么市场中的先来者就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外来竞争。因此推进国内银行业整合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此外,高收入的城市市场将由国内银行主宰,外资银行的新设分行仍将被排除在外。国内银行控制了支付系统,并更容易使用外设ATM机,这是它们的优势所在。而大多数外资银行只有权使用行内的ATM机,而且许多都没有被纳入国家支付网络。

马来西亚提高竞争力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国内银行的当务之急是增强在同等条件下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实力。
    目前,评级机构穆迪将马来西亚的金融业透明度列为全球第15位,在东南亚仅次于新加坡。不过,外国投资者认为,马来西亚需要实行更严格的问责制度。预计未来的改革将着眼于加强公司治理。
    结论:短期之内,自由化改革将使国内银行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不过,由于国内银行尚未为迎接开放市场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当局仍将保留一部分保护主义措施。由此可见,马来西亚银行业自由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国内行业整合的进展。

(责任编辑:www.mm2hservices.com)

使馆认证 | 服务优势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官方认证 |
马来西亚第二家园中介-马来西亚移民服务中心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恒嘉路
联络电话:400-688-4318 EMail: sales@tongyavisa.com
Copyright © 2010-2011 www.mm2hservic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ICP备2020067553号